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第90节(2 / 2)

【他将郑成功带在身边,亲自教导,让其在朝中以皇子体统行事,封为招讨大将军,掌兵权,前往抗清前线历练】

【纵观郑成功的成长历程,父亲这一角色始终缺席,直到隆武帝填补了这个空白】

【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二阶段,一个虽然很辛苦,看起来却前途光明,一切都充满希望的时段】

李定国看到这,复又叹息了一声。

“大多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。”

【可惜,隆武帝虽有汉光武帝之才,却无汉光武帝之运】

【他早年因起兵勤王,被崇祯投入狱中许多年,并无任何亲信势力,郑芝龙等权臣趁机把持朝政】

【隆武二年,郑芝龙举国降清,出卖隆武帝,清军未遇到丝毫抵抗,就长驱直入】

【八月,隆武帝出奔汀洲,被清人俘获,宁死不降,殁于乱箭】

【他是最后一位可以算得上明君的汉人帝王,也是最后一位「国君死社稷」之人】

众人:“……”

一个崇祯,一个郑芝龙,二位真是狗中狗,弟中弟!

隆武帝也是命途凄惨,遇见了这两个坑货。

观众们都还记得,之前,隆武帝向朱祁钰叙说过自己的经历。

早年,因为祖父宠妾灭妻,一心想让他早死,遭到囚禁虐待二十年。

后来侥幸存活下来,深感京师危局,散尽家财,前往起兵勤王,反而被崇祯以“藩王不掌兵”的罪名关押起来,高墙之内,又羁押了许多时光。

前前后后幽囚二十八载。

哪怕是天降大任,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,这苦得未免也太过了。

最可怕的是,隆武帝吃了那么多的苦,走过了浮生百劫,关山千重,终于站到了最高处,欲为天下苍生殊死一战。

到头来,却依然没有一个好结局。

【魏武帝曹操】:崇祯真是罪该万死。

【魏武帝曹操】:前面说十年之内换了几十个首辅的,也是这个崇祯吧?

【宋英宗赵曙】:就是他。

【成化大帝朱见深】:世间的父子关系还真是神奇,郑成功如此英雄,他爹郑芝龙却如此下作。

【大顺皇帝李自成】:这有什么神奇的,世间父子迥异的多了去。

【大顺皇帝李自成】:就比如成化你,犁庭扫穴横灭女真,何等的英豪,反观你爹堡宗……

【成化大帝朱见深】:……

【唐肃宗李亨】:养恩大于生恩。

【唐肃宗李亨】:郑芝龙只是凑巧提供给郑成功一半血脉,隆武帝才是构筑了郑成功伟岸人格的那个人。

【宋孝宗赵瑗】:李亨,你好像对此很有共鸣?

【唐肃宗李亨】:咳咳咳。

【唐玄宗李隆基】:逆子,你放肆!

【晋明帝司马绍】:说来说去,全都怪堡宗!

【晋明帝司马绍】:就是堡宗的基因从源头上烂了,后世才会诞生崇祯这样的奇葩!

【晋明帝司马绍】:反观唐王一系的朱聿键,人家智商就没问题。

【南唐后主李煜】:铁证如山,无法反驳。

天幕上:

【听闻隆武帝惊变,郑成功星夜赶回救驾,却还是晚了一步】

【清军恰在此时,攻打郑成功的故乡南安,郑母受乱兵侮辱,愤而自杀,郑氏满门坟墓被掘,尸骨遍地】

【郑成功不到半月之内,连失隆武帝和母亲两位至亲,又因为父亲郑芝龙逼迫其前往清营投降,惊痛之下,与父决裂】

【郑成功于南安文庙前,焚烧青衣起誓,“昔为孺子,今为孤臣,谨谢儒服,惟先师昭鉴”,将前半生尽数埋入风霜余烬,从此立志抗清】

【数年之内,以南澳岛为根据地,从头拼凑出一支强大的海军,雄踞东南】

【后与晋王李定国联姻结盟】

【虽然郑、李两军因万里阻隔,无法会师,但李定国依然设法将清军八旗主力牵制在了西南内陆,两蹶名王,连斩清军大将,为郑成功在东南沿海的北伐创造了绝佳良机】

【镇江之战,郑成功一路横扫,杀至南京城下,临江遥祭明太祖朱元璋,作诗誓师:

缟素临江誓灭胡,雄师十万气吞吴。

试看天堑投鞭渡,不信中原不姓朱。】

【江南江北缙绅响应如云,纷纷倒戈,箪食壶浆迎王师,月余间光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地,形势一片大好】

【清朝顺治帝闻风丧胆,欲要迁都逃亡,与郑成功划江而治】